在短视频时代刚刚兴起时,知名学者,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、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,前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曾预警:中国可能将面临一个全面弱智的时代!作者认为:在互联网时代,尤其是短视频时代,知识通过互联网走向“市场”,人们不再创造知识,而在“贩卖”知识;互联网也促使各种有害的知识或“伪知识”登上“舞台”甚至进入主流,因为人们衡量知识价值的标准成了金钱和流量。它最大后果是让一群低学历、低素质、无底线的人成为舆论的主流,让谣言、仇恨、戾气替代真相、正义、文明。这不是耸人听闻,而是赤裸裸的现实。每一个低头刷短视频的人,都像是在为这个预言默默作证。为什么很多人无法抗拒几分钟的短视频,因为这都是大数据为你进行的量身定制。算法精确地分析了你的喜好,精准地捕捉到你的需求,在算法面前,人就像一个个笼中鸟一般,每日被投喂。你喜欢美女,算法就每日给你推荐美女;你喜欢美食,算法就每日给你推荐美食;你喜欢游戏,算法就每日给你推荐游戏......对于成人来说,影响无非是消磨时光、娱乐至死。但对于青少年来说,正处于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,算法无不仅会对其价值观形成负面影响,也会大大降低下一代的创造力。很多短视频美其名曰“记录美好生活”,实际上却是一个可怕的陷阱。短视频对人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:1,信息茧房效应:视频的推荐算法像心理学家一样精准地读懂用户偏好,将用户的兴趣解剖、定位,然后用最诱人的方式喂食给用户,导致信息茧房,丧失接触不同观点的机会。长期处于信息茧房中,会使错误心理、错误思想、错误的价值观被进一步强化,容易视野狭窄、偏执自负、盲信盲从。2,短视频成瘾:短视频成瘾会从诸多方面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.3,心理健康问题:短视频成瘾还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,如增加抑郁感。4,认知能力影响:短视频使用越多,青少年的学业延迟满足能力、言语能力和工作记忆任务表现等往往越差。短视频的多模态表达形式可能对读写能力的培养提出挑战,导致青少年对书面文化产生疏离感,在阅读、写作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得力不从心。5,社会行为影响:短视频平台上的交流多基于文字、图片和表情,缺乏真实的人际沟通。长时间使用短视频,容易导致面对面沟通能力下降,影响人际关系。6,价值观扭曲:部分短视频平台传播的内容价值观扭曲,各种“擦边”行为缺乏监管,容易对人民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,甚至出现道德风险。7,学习成绩下降:过度沉迷短视频,会导致学习时间减少,注意力分散。长期如此,学习成绩必然受到影响。8,模仿与现实伤害:短视频由于传播和制作门槛低、成本低,低俗化、庸俗化内容层出不穷,容易误导青少年,甚至一些视频涉及高危动作、猎奇表达,造成青少年风险性模仿,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。9,消费主义影响:短视频作为信息产业中的一种商业形式,充斥着大量的消费信息,弥漫着物质至上的氛围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青少年参与其中会过早被商业化、消费化价值观所引导,形成畸形价值观。10:伦理失范:短视频传播中存在大量诚信缺失、公德失范、侵权乱象,而由于“法不责众”,必然造成伦理失范。短视频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,涉及心理健康、认知能力、社会行为、价值观等多个层面,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,通过加强监管、教育引导等方式,减少其负面影响。如果任其发展,我们可能真将面临一个全面弱智的时代!正如勒庞在《乌合之众》中所言,群体会极大地降低个体的理性水平。当千万人沉浸在同一种娱乐方式中,智力的集体下滑是必然的。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